|
六十四卦探秘 卦的演译与宇宙模式 卜筮,是古人认识事物的一种原始手段。卦的演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但其中却包含着哲理。 宇宙大爆炸之后,经过了一个漫长的“浑沌”时期,之后各星辰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天地开始分明。古人把这“太极”所生的物质“一分为二” ,为阴为阳。在远古时期,人们只认识一和二,《周易全解》引前苏联柯斯文话说:“落后部落的语言中,二仅仅意味着一种整个东西的两半”(《原始文化始纲》)。随着社会的发展、人类的进步,逐步认识到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,从一到十的认识也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。 人们认识一至十之后,开始用这些数字来解释世界,“天一地二、天三地四、天五地六、天七地八、天九地十”,就是把天地又各分成了“五”,一三五七九是天为阳,二四六八十是地为阴,这样就形成了阴和阳、奇和偶五种对立统一的规律。“五位相得而各有合”,“相得”就是一与二相得、三与四相得、五与六相得、七与八相得、九与十相得,这是五对矛盾;“有合”,就是阴与阴合,阳与阳合,合之后“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”。这个数是怎么来的呢?天数=1+3+5+7+9=25,地数=2+4+6+8+10=30,天数+地数=25+30=55,五十五就是天地之数。 (一)大衍之数的演译 “大衍之数五十(有五),其用四十有九,分而二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,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闰,故再扐而后挂”(《系辞上》),这说的是卜筮之法。 “大衍之数”就是天地之数,而卜筮时只用四十九,因为只有四十九才能演译出“七八九六”这四个数的一个。一个卦是怎样推演出来的呢?先从推演一爻说起。 确定一个爻要经过三个步骤: 第一步:将四十九根蓍草信手分成两部分,分左右摆放。在两组中的一组随意抽出一根,放在另一边。再将每组蓍草四个四个地数(即除以4),各组都得出一个余数,如余数是0则认定为4,那么,这个余数的可能性是:1、2、3、4,即左是1、右必是2,右是1、左是2,左右都是2,或左右都是4,只有这四种的其中的一个。如若把两个余数相加,其结果非4即8(1+3=4、3+1=4、2+2=4、4+4=8)。 第二步:将上面演译后左右两组的余下的蓍草合一,再按上而的步骤演译一次。这时蓍草数不是49,而是40或44(49-1-8=40、49-1-4=44),再分二、挂一、揲四、归奇后,所得的数仍是1、2、3、4,但其组合发生了变化:左1则右2,左2则右1,左3则右4,左4则右3,再加上抽出的一根(第一步时不加“挂一”这一根),其余数仍非4即8。 第三步:将第二步后剩余的蓍草再合一,再按第一步的程序演译一次。这时两组的余数不是48或44 ,而是32、36、40的其中一个(44-4=40、44-8=36、44-4=36、40-8=32)。经过推演后,其余数仍非4即8。 这三个步骤称为“三变”。将这三变的余数加起来,其结果有四种可能:8+8+8=24、4+4+4=12、8+8+4=20、4+4+8=16。 再将49根蓍草挂一以后的48,分别减去上数,则:48-24=24、48-12=36、48-20=28、48-16=32。
再将上面的余数分别除以4,则:24÷4=6、36÷4=9、28÷4=7、32÷4=8。这样就得出了六、七、八、九这四个数的一个。七为少阳( 按上面的步骤再重复两次,又得出两个爻,这样“十有八变而成卦”,只成了一个三划卦!再“因而伸之”,才得出一个六划卦。 这个推演过程相当复杂,就是今天我们用电子计算机计算,也得需要一定的时间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筷子或火柴演译一下,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。我们之所以介绍它,不是为了卜筮,而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。 (二)大衍演译探秘 大者,广也;衍者,演译也。大衍之数就是天地之数,用天地之数进行演译,有千变万化之妙! 《系辞上》说:“《乾》之策,二百一十有六。《坤》之策,百四十有四。凡三百有六十,当期之日。二篇之策,万有一千五百二十,当万物之数也。”将这种推演与自然规律联系在一起。“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闰,五岁再闰”,“四时”即是春夏秋冬,“闰”就是闰月,“再闰”就是五年之内有两个闰月,这说明古人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天文知识。 “策”就是蓍,“一策”就是一根蓍草。《乾》卦是由六个老阳爻组成的,经三变,每个老阳过揲之数是36根蓍草,36×6=216,就是说,《乾》卦是由216根蓍草演译出来的。《坤》卦是由六个老阴爻组成的,经三变,每个老阴过揲之数是24根蓍草,24×6=144,即《坤》卦是由144根蓍草演译出来的。《乾》《坤》之策相加,216+144=360,这与一年360天的数相当,故说是“当期之日”。 六十四卦每卦六爻,共三百八十四爻(6×64=384),阴与阳爻各一百九十二。阳爻是老阳,每爻由36根蓍草推演而来,那么,老阳共有六千九百一十二策(36×192=6912)。阴爻是老阴,每爻由24根蓍草推演而来,那么,老阴共有四千六百零八策(24×192=4608)。老阴与老阳之和是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(6912+4608=11520),这就是“万物之数”,说“万物”只是约数。 《汉书·律历志》从天文历法角度推算:“四营而成《易》,为七十二。参三、统两,四时相乘之数也。‘参’之得《乾》之策,‘两’之则得《坤》之策。以阳九九之,为六百四十八;以阴六六之,为四百三十二,凡一千百八十,阴阳各一卦微算策也。‘八’之,为八千六百四十,而八卦小成。引而信(伸)之,又‘八’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,天地之再,为十三万八千三百四十,然后大成。五星会终,触类而长之,以乘章岁,为二百六十四万六千五百六十,而与日月会。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,而与三统会。三统两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,而复于太极上元。九章岁而‘六’之为法,太极上元为实,实如法得一,当万物气体之数,天下之能之毕矣。” “大衍之数”的求法也是推演法,由此可以推出宇宙万物之数,得出“阴阳各万一千五百二十”,其推算方法相当复杂! “大衍之数”是有它的科学道理的。《数学九章》说:“大衍求一术云;置厅右上,定居右下,立天元一于左上。先以右上除右下,所得商数与左上一相生入左下。然后乃以右行上下以少除多,递互除之,所得商数随即递互累乘归左行上下,倾使右上未后奇一而止,乃验左上所得,以为乘率。”这是首次把整数论与“大衍之数”联系起来,创立了“大衍求一术”,即术解一次同余方程组的算法。 这种推演法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: 其一,这种演译从一开始就有不确定性,带有模糊性。四十九根蓍草一分为二,左右各是多少是不确定的;之后,抽出一根,或左或右,也是不确定的。但它们的余数却是1、2、3、4其中的一个,其结果是六、七、八、九中的一个。这就好像抛铜钱一样,一个铜钱抛下去,不是“字”就是“背”,它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。这种推演方法,其实也是概率法,经过“十有八变”后,它的精确率就更高了。 其二,在演变过程中,体现了“天地人”的思想。“分而为二而象两”,就是把一个事物一分为二,一阴一阳,阳代表天,阴代表地。“挂一以象三”,就是抽出一根代表人,这样天、地、人就都有了。当第二变时,将代表人的这一根也加进去,用“天地人合一”的方法进行演译,这反映了古人独特的思维方式。
上一篇:《包元经》六十四卦次序 下一篇:符号——弥纶天地之道
|
日月易网版权所有 电子信箱 gaofan3120@sina.com 建议使用IE5.0浏览器、分辨率1024*768以上 |